多巴胺、腦內啡等物質據說可以左右人類的「心智狀態」,中間的機制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?

         人的心智狀態意識如何產生,困擾過古往今來許多智者,至今仍沒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。這當然是由於人腦過於複雜所造成:要是我們還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大腦如何儲存資訊、如何歸納推理,甚或創造新知,那麼,我們也就還不能回答心智或意識如何生成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如此,人的心智狀態卻容易遭到改變;無論是天生的精神分裂症與自閉症患者,還是後天腦部受傷的病人,甚至服用一些天然或合成藥物的正常人,都可能出現意識扭曲的情況。由此可見人的意識狀態並非固定不變,也不能脫離大腦而獨立存在,對感覺輸入與腦部正常結構與功能則有大幅的依賴。

        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與連繫,靠的是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這類化學物質;神經遞質的種類不但繁多,其作用位置及方式亦多樣化,益增其複雜度。目前已知,若是改變了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、血清張力素serotonin、多巴胺dopamine)、麩胺酸(glutamate或類鴉片胜肽opioid peptide)等神經遞質的傳遞或作用,都可能影響人的意識。諸多能改變意識的藥物,也就是加強或阻礙了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 人類使用可改變心智的藥物已有長遠的歷史,這些藥物多數來自某些植物或蕈類,常用於宗教或巫醫儀式;其中尤以取自佩奧特仙人掌peyote的梅斯卡靈mescaline,類似血清張力素的生物鹼及俗稱致幻魔菇所含的賽洛西賓psilocybin,類似多巴胺的生物鹼)最出名,大麻裡的四氫大麻酚(tetrahydrocannabinol)也可算上一份。

    二十世紀三○年代末,瑞士化學家霍夫曼(Albert Hoffmann)以人工合成了麥角酸二乙基醯胺(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, LSD),而開啟了人工合成迷幻藥的大門,也造成了六○年代迷幻藥在美國校園及嬉皮當中的一陣流行,還得到許多名人的背書。

    嚴格說來,造成意識變態的機制有三種,一是感覺訊息的扭曲,好比光線變得五彩炫亮、風車成了巨人;二是感覺sensation與知覺perception的分離,像是身體受了傷也不知疼痛;三是幻覺的生成,譬如與不存在的人說話。上述藥物的作用裡,梅斯卡靈、賽洛西賓與 LSD 屬於第一種,作用在血清張力素的受體亞型; K 他命ketamine、笑氣nitrous oxide與天使塵angel dust, PCP)屬於第二種,作用於鴉片類及麩胺酸系統;顛茄(belladonna)、曼陀羅(datura)與茛菪(henbane)等植物成分則屬於第三種,作用於膽鹼系統。

    早期鼓吹使用迷幻藥的人士,認為迷幻藥能解除大腦對資訊的過濾與抑制,因此可「解放」大腦,增進大腦的經驗,發揮想像與創造力。只不過這樣的想法過於一廂情願;經歷過感覺扭曲、知覺分離或不實幻象的人,知識並沒有增長,也不會變得更有智慧。

    知名物理學家費曼(Richard Feynman)曾利用感覺剝奪艙與 K 他命產生身心分離感,並在幻想中自以為解決了記憶在腦中儲存的問題;但他在出艙後,發現那只不過是幻想而已,與實際並無關聯。他的結論是:幻想某些事物為真,並不代表那就是真的;只不過許多人並不願意接受這種說法,而寧願相信自己的知覺。問題是:人的知覺是最不可靠的,這點留待下回再談。

 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jenntser/archive/2010/08/09/526675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-ch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